近几年来,不少物业管理企业进入到 " 城市服务 " 行业,试图将这个服务范围广阔、想象空间巨大的业务打造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雅生活城市服务公司联席总裁郑颖斌在 2023 观点物业大会上给出了一组数据,2022 年统计的环卫成交合同中,有 2 万个标开标,中标企业数为 11000 多家;去年的年化合同是 832 亿,合同总额是 2510 亿元。
" 去年是一个环卫大年,年化合同额同比增长 15.8%,总包合同额则增长了 14.8%。" 郑颖斌表示。
(资料图片)
据他介绍,环卫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去年 832 亿的合同当中,有 111 个区县完成了首轮城市化服务改革,合同价值约为 34 亿多,单一的传统环卫转向城市服务的合同额大约为 77 亿元,两项占总合同额的比重达 13%。
实际上,物企是城市服务行业的 " 新人 ",郑颖斌表示," 环卫公司十强当中的大头还是传统的北控、北环等,真正物业企业排名比较靠前的是碧桂园服务。" 同时," 新人 " 也远远不只是物企。
他观察到,原来环卫行业只有 4 类传统参与者,以北控和北环为代表的传统做环卫的国企,二是行业内的传统民企,三是平台公司,四则是徐工、中联重科等上游设备企业和下游做环境处理、环保的企业。而自物业服务公司进入到环卫行业以来,市场上还出现了包括广州环投、四川能投、三一重工、奇瑞、东风、地方国资国资平台公司等新势力。
与房地产行业趋势一致,国资在城市服务行业的份额越来越大。
" 去年 832 亿的合同中有 52% 由民企获得,剩下 48% 左右的份额基本是由国企、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取得。" 郑颖斌坦言," 真正让我们感到压力的是,中标的 376 家地方平台公司一共中标了 156 个合同,占 832 亿年化合同的 19%,占所有国企的 60%。换句话说,2022 年我们发现很多刚成立的公司,它所占的市场份额就达到了总体的 13%。"
他认为,近几年平台公司、国资介入这项业务与地产短期财政的转型有关," 政府土地收入减少后,需要新的收入来源,环卫这样的大流水业务能够做融资安排。去年部分国资平台进入到行业后,其实是做了一些分包的,这也是接下来雅生活发力的方向。"
在郑颖斌看来,城市服务能够很好地平衡物企业绩波动,其服务周期较长、合作方较稳定 ( 更多是政府,收费列入财政预算 ) 等因素,使得物企业务和营收具备稳定性。
郑颖斌还分享了环卫行业未来的三个发展方向。
一是服务内容更加集中化,城市大管家这样的业态会成为未来城市服务的主流,政府更有意愿将传统业务中的清扫保洁和垃圾运输、未来城市的管网管理、秩序巡查、智慧公厕业务等业务交给企业来做。
二是智能化的应用。随着时代发展,行业很难吸纳到年轻人的加入,如何用机械代替人工,找到未来业务执行的主体很重要。
三是差异化,不能以传统打法和传统环保公司的方式去做这块业务,要充分利用社区服务提升盈利能力,形成竞争优势。郑颖斌雅生活为例,该公司在昆明的一个老旧楼院管理,若只看物业管理费收入,这一定是亏损的,但老旧小区的消费仍然存在,我们通过社区商业服务来补充收入、提高客户体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