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亚运会颁奖物资正式发布。颁奖物资共分三类:颁奖花束、颁奖托盘及颁奖台。
杭州亚运会颁奖花束。杭州亚组委供图
特别的是,相较以往大型赛会,本届亚运会的颁奖花束“硕果累累”,是首次加入了花器的颁奖花束。该花器是通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制作而成的,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打造,将作为纪念品供获奖运动员永久保存。
(相关资料图)
黄小明16岁入行东阳木雕,至今已有40余年。在此次杭州亚运会中,他负责“硕果累累”颁奖花束(花器部分)的设计与监制工作。截至目前,他和团队已制作超7000个花器成品。
国家级非遗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手捧花器成品。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东阳木雕作为中国四大传统木雕之一,被杭州亚组委选中成为花器制作工艺,让颁奖花束从一束简单的鲜花变成了一个可以永久保存珍藏的纪念品。同时,它也承载了浙江作为工艺美术强省的传统文化技艺。”最终定稿前,黄小明先后设计了十几版方案,有立体吉祥物、小台屏等,最终选择将南宋官窑花觚作为造型参考。
“我们最后还是选中了花觚的形式去设计,以展现宋韵之美。在花器中间位置,我们雕刻了杭州亚运会的文字标识。”黄小明介绍,作为本届亚运会颁奖花束的一大创新,花器瓶口起伏的水纹取自浙江山水诗意的韵律之美,瓶口的亚运吉祥物造型则以活泼欢快的姿态庆祝胜利的喜悦。
黄小明正在雕刻花器。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在花器上方我们加上了三个亚运吉祥物宸宸、琮琮和莲莲的造型。在吉祥物的制作过程中,充分融入了东阳木雕的各种雕刻技法和表现形式,比如头部用的是圆雕,身子是浮雕,琮琮的纹样则是阴刻的。”黄小明说。
据了解,该花器取材榉木,质地较硬,但体积并不大,高18厘米,直径8厘米,拿在手中非常轻松。看起来小巧精致的花器,技术含量可不低,制作工序有10多道,每一步都有讲究。因此,要制作7000多个一模一样、雕刻细腻的花器,并非易事。
“匠人要通过机床定型,完成粗加工、精加工,确保尺寸一致,再用手工精雕细刻,细化各个部位。”2023年初,50多位木雕师傅开始雕刻花器,历经八个多月,目前,杭州亚运会所需的7000余件花器已基本制作完成。待正式开幕,它们将为亚运健儿的荣耀时刻锦上添花。
看起来小巧精致的花器,制作工序有10多道。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在一场体育盛会中作为颁奖物资去呈现,这对于有着1400余年历史的东阳木雕来说,是一次走向世界的好机会。”黄小明说,“衷心地祝愿杭州亚运会圆满成功,也期待东阳木雕能够被更多人关注、了解和传承。”
我的亚运故事(77)丨周波:亚残运会奖牌“桂子”诞生记
我的亚运故事(76)丨邬家宁:错峰建设,保障杭州亚运会顺利召开
我的亚运故事(75)丨宋懋璗:从亚残冠军到亚运志愿者 热爱未曾离开
我的亚运故事(74)丨钟萍:“铁骑”护亚运
我的亚运故事(73)丨殷超:日行2万步 保障亚运畅通无“堵”
我的亚运故事(72)丨卢蕾:“一馆一案” 全力护航亚运通信
我的亚运故事(71)丨张澎萱:亚运颁奖礼仪训练“细到指尖”
我的亚运故事(70)丨宣学君:亚运会史上首套动态体育图标这样“出炉”
我的亚运故事(69)丨王丽琴:非遗助力,为杭州亚运“点灯”
我的亚运故事(68)丨周颖:全民健身氛围浓 在运动中迎接亚运
我的亚运故事(67)丨彭清林:“跳桥救人小哥”解锁新身份
我的亚运故事(66)丨应海松 林飞飞:“帆船夫妻”携手助推象山成为“帆船之城”
我的亚运故事(65)丨刘祖玮:非遗矾塑迎非凡亚运
我的亚运故事(64)丨梅惠华:全身心投入亚运会竞赛事项筹备
我的亚运故事(63)丨王俏璐:乡村教师为亚运“起舞”
我的亚运故事(62)丨郭琳琅:为杭州亚运会做好金融保障工作
我的亚运故事(61)丨钱诗学:绿茵已就位 静待选手挥杆角逐
我的亚运故事(60)丨伍佳惠:从专业运动员到亚运会裁判 秉持初心不断前行
我的亚运故事(59)|曹向荣:助残无碍 我的青春不止49.3℃
我的亚运故事(58)|郭锦涌:用“诗情之笔”为杭州亚运会“上色”
我的亚运故事(57)|陶焘:从“铁三”运动员到亚运会裁判员
我的亚运故事(56)|李顺根:精雕细刻 喜迎亚运
我的亚运故事(55)|高尔伟:保障亚运污水排放的地下管网“体检师”
我的亚运故事(54)|宁珍:“艺”起迎亚运 全民舞起来
我的亚运故事(53)丨朱哲恒:为运动员日常训练做好保障
我的亚运故事(52)丨方明:以优质志愿服务为亚运添彩
我的亚运故事(51)丨乃万:用音乐为亚运喝彩
我的亚运故事㊿丨施珍:非遗传承人以青瓷“邂逅”亚运
我的亚运故事㊾丨厉柏海:“敲”出亚运别样风采
我的亚运故事㊽丨蔡珂:用邮票“书写”一本亚运史
我的亚运故事㊼丨余铁城:护航亚运 展杭州大学生风采
我的亚运故事㊻丨林松松:是机遇也是挑战 拼尽全力保障住宿
我的亚运故事㊺丨袁明坤:构筑“无死角”网络安防 为亚运铸起“数字盾牌”
我的亚运故事㊹丨袁由敏:钱塘“潮涌”汇聚亚运激情
我的亚运故事㊸丨杨洁:杭州亚运会生日花束这样诞生
我的亚运故事㊷丨郑凡:以金融力量助力亚运龙舟“千帆竞渡”
我的亚运故事㊶丨沈振霖:着手细节 确保亚运比赛顺利
我的亚运故事㊵丨娄雨风:巧用“数字化” 为亚运保障工作提质增效
我的亚运故事㊴丨胡传刚:用心甄选 全力做好亚运餐饮服务
我的亚运故事㊳|胡明耀:听声辨位 在黑暗中追寻“亚运之光”
我的亚运故事㊲|吕锋:欢迎亚运会参赛运动员“回家”
我的亚运故事㊱|胡彦铠:来自杭州亚运村建设单位的一封回信
我的亚运故事㉟|沈国正:为来杭外籍友人提供“最优”网络保障
我的亚运故事㉞|杨云浩:方寸之间,展现“江南忆”风采
我的亚运故事㉝丨漏梁波:“智慧停车”助力亚运期间智能出行
我的亚运故事㉜丨陈佳莹:从G20到亚运会 西湖女子巡逻队逐光前行
我的亚运故事㉛|季敏钰:用话筒传递“亚运好声音”
我的亚运故事㉚|毛董莱:“手语姐姐”用双手为亚运加油
我的亚运故事㉙|刘品源:从退伍“老兵”到亚运会升旗手
我的亚运故事㉘|林芳如:“大莲花”的网络保障员
我的亚运故事㉗|钱高潮:“雕”出精彩亚运
我的亚运故事㉖丨裴旭东:老场馆焕发“新活力”
我的亚运故事㉕丨陈满良:“水边书记”护航亚运
我的亚运故事㉔|罗欣:从“运动员”到“教练” 为孩子种下“亚运种子”
我的亚运故事㉓|张文:亚运“三小只”诞生记
我的亚运故事㉒|王一安:让亚运会志愿者培训用上“黑科技”
我的亚运故事㉑|周珍:智能场馆里的人工管家
我的亚运故事⑳|邱峻熙:做好亚运会的“小主人”
我的亚运故事⑲|易苗军:全力以赴 确保赛事万无一失
我的亚运故事⑱丨丁露赟:讲述西湖故事 诠释杭州韵味
我的亚运故事⑰|郑红梅:“数字化”+“机械化” “红旗班”高效保障亚运
我的亚运故事⑯|章俊杰:讲述亚运会奖牌“湖山”“诞生记”
我的亚运故事⑮|徐文斌:用专业守护亚运赛场
我的亚运故事⑭|程颖:让亚运声音传到世界各地
我的亚运故事⑬|蔡伟:以刀为笔 刻画属于杭州的亚运记忆
我的亚运故事⑫|李怡文:助力亚运 全力守护平安赛事
我的亚运故事⑪丨朱小炜:让玉树孩子赴一场“亚运之约”
我的亚运故事⑩丨王呈鹭:采火使者聚青春之光燃亚运薪火
我的亚运故事⑨丨印咏梅:“武林大妈”技能满满迎亚运
我的亚运故事⑧丨张雪根:百份报纸“讲述”中国百年体育史
我的亚运故事⑦丨周震:“的哥”英语小课堂为好客杭州“打call”
我的亚运故事⑥|沈鑫辉:一砖一瓦筑梦“家门口”的亚运会
我的亚运故事⑤|王昀:亚运火炬“薪火”背后的故事
我的亚运故事④|徐小兵:用热爱支撑起另一段体育人生
我的亚运故事③|倪飏:护航亚运的“零碳”工程师
我的亚运故事②|施依露:微笑点亮亚运航班服务窗口
我的亚运故事①|吴海燕:妙手丹心织就亚运“云舒霞卷”
关键词: